1999年,北京航空学院高材生孔令华受朋友邀请,前去广州参加展览会。展览会上,孔令华收集到了想要的资料。
又是一天的忙碌后,孔令华和随行同事准备驾车返程。谁也没有料到,返程的路上众人遭遇了车祸。
伤情虽然不严重,孔令华一行人还是被第一时间送往了附近的医院。
可是,就是这一趟“救命之旅”,让孔令华付出了生命的代价,让他的妻子李敏尝尽了生活的苦楚。
孔令华被送到医院后发生了什么,他的妻子李敏以及孩子孔东梅在他走后又过着怎样的日子呢?

一、孔令华之死
当孔令华一行人来到医院后,都接受了检查,检查的结果也让人十分安心,众人只有些皮外伤,其他并没有什么问题。
检查过后,众人打算离开,孔令华却感觉到了不适,阵痛持续冲击着他的大脑。
孔令华刚开始没有在意,可是,疼痛的感觉越来越强烈,没有办法,为了找出病因,孔令华再次回到了检查部,让医生重新帮他检查一下身体。
这次的检查结果同刚开始的并不相同,因为车祸的缘故,孔令华右肩膀骨头碎裂了。这也就是说,孔令华想要治疗,就必须要及时做手术。
孔令华也明白其中利弊,遂就听从了医生的安排。
手术前,孔令华也将自己有心脏病的事情告诉给了医生,可是,由于他所处的地方并不是正规医院,医生的专业技能有限,哪怕知道孔令华的情况,也没有做备选的方案。

当手术开始后,孔令华的生命也进入了倒计时。
由于受到手术的影响,孔令华的心脏情况恶化,做手术的医生也没有及时发现孔令华的异样。手术结束后,孔令华已经离开许久。
医院没有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,现实就是如此,哪怕不承认,他们也只能对外宣布孔令华死亡的消息。
不久后,孔令华的妻子李敏也知晓了丈夫离世的消息,李敏不敢相信,也只能接受。
得知丈夫是因为医生的疏忽离开后,心中悲痛更甚,对此,李敏没有过多追究,安安静静地按照流程将这件事情处理完毕。
流程走完,事情似乎画上了重点,然而,孔令华的离开,也不过是李敏尝尽生活苦楚一个环节。

二、生活之苦
孔令华离世的消息给了李敏一个重创,本就体弱的她更是大病一场。见母亲这样,孔东梅承担起了家中的重任。
孔东梅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是以这样的方式学会坚强的,面对困难,她并没有胆怯,坚持不下去就咬牙坚持。
可以说,照顾母亲的孔东梅已经足够坚韧了,哪怕是这样的她,也有处理不了的问题,那就是母亲的手术费。
母亲虽然是毛主席的女儿,生活却是紧巴巴的,家中更是没有积蓄可言。
在孔东梅看来,自己辛苦一点能解决的,就不用再劳烦组织,但是,在医药费这个问题上,孔东梅实在没有办法,毕竟家中的条件摆在那里。
不过,因为受过的教育问题,孔东梅并没有直接向组织寻求帮助,而是自己想办法撑着。

几天下来,孔东梅是坚持下来了,可是,随着母亲病情尚未好转,孔东梅越来越质疑自己,因为她家中积蓄已经用了大半。
又是几天下来,孔东梅已然将家中的积蓄全部耗光。
孔东梅不知道该怎么办了,她有些坚持不了了,但她没有放弃,为了治疗,她放下了尊严,找同学借钱。
靠着借来的钱,孔东梅又坚持了一段时间,只是,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。该如何是好呢?
孔东梅找到了医生,问明了目前的情况,得知母亲可以通过手术治疗来扭转病情后,孔东梅没有犹豫,选择了进行手术。
得知手术还需要一大笔费用时,孔东梅很是难过,这些天来,她已经将身边朋友借了一遍,想要凑齐手术费实在是太困难。

之后的几天,孔东梅都在纠结中度过,因为她知道,治疗母亲还有一个办法,那就是向组织求救。
孔东梅不想这样做,多年的教育都在告诉她,尽量不要麻烦组织,可是,如果不麻烦组织,孔东梅实在是想不到其他的好办法了。
纠结再三过后,孔东梅还是决定给组织写一封求救信,信中,孔东梅如实写了家中的情况,并提出请求,想要暂借一笔钱,用作母亲李敏的手术之中。
在组织收到来信后,对于李敏的遭遇很是感慨,并在第一时间通过募捐筹集齐了李敏的手术治疗费。
得到钱后,李敏成功地做完了手术,脱离了危险。
这之后,孔东梅对捐赠之人表达了感谢,并发出感叹:“妈妈没过一天好日子,吃的苦比寻常人要多。”
为什么孔东梅会这样说呢?

三、孤苦的童年
这一切都是因为李敏生活中的苦楚实在是太多了。出生时,李敏是在恶劣的环境中出生的,父母亲因为革命事业无法在她的身边陪伴,并将她送给了一户农家抚养。
后来,父母亲好不容易将她接了回去,却因为工作之故,成为另一种名义上的“孤儿”。
略微长大一点,因为母亲赌气赴苏联的缘故,李敏被迫与父亲分离。又过了几十年,李敏回国了,可想要与父亲生活,她就不能与母亲一起生活。
这也就是说,李敏从小就没有得到完整的爱。
长大后,李敏谈了一个对象,刚开始,两人关系很好,结婚后,两人争吵频生,而在李敏怀孕之际,两人婚姻画上了尾声。
在这之后,李敏独自抚养孩子,生活异常艰难,大多靠着父亲、家人的贴补度日。

好不容易熬过了难过日子,嫁给了丈夫孔令华,日子眼看有了盼头,车祸的出生又将李敏拉入谷底。
回看李敏的一生,可不就是尝尽生活苦楚,没过一天好日子……